周邊傳動刮泥機是污水處理廠沉淀池的核心設備,主要通過周邊驅動裝置帶動刮泥臂旋轉,實現污泥收集與排出。其故障多集中在驅動、傳動、刮泥系統及行走機構,需遵循“故障現象觀察→原因排查→針對性處理→效果驗證”的流程,快速恢復設備運行,避免影響污水處理效率。
一、驅動系統故障:動力輸出異常
常見現象
-電機無法啟動或啟動后跳閘
-電機運轉但刮泥臂不轉動,伴隨異響
診斷與處理
1.電氣故障排查:先檢查電源電壓、斷路器及接觸器,若電壓不穩或觸點燒蝕,需調整電壓至額定值(通常380V),更換損壞的接觸器;若電機熱繼電器跳閘,需排查是否因過載導致,等待電機冷卻后復位,同時檢查負載是否異常。
2.電機本身故障:若電機無響應且無電氣故障,需拆解電機檢查繞組,若繞組燒毀(伴隨焦糊味),需重新繞制繞組或更換同型號電機;若軸承卡死,需更換電機軸承并加注潤滑脂。
二、傳動系統故障:動力傳遞中斷
常見現象
-驅動電機運轉正常,但刮泥臂轉速明顯降低
-傳動部位(如減速器、聯軸器)出現劇烈振動或異響
診斷與處理
1.減速器故障:打開減速器觀察窗,若發現齒輪磨損嚴重、齒面崩裂,需更換損壞齒輪;若潤滑油液位過低或油品變質,需補充或更換專用齒輪油(按設備說明書型號選擇,如L-CKC220工業齒輪油);若軸承磨損導致異響,需拆卸減速器更換軸承。
2.聯軸器故障:檢查聯軸器連接螺栓,若螺栓松動或斷裂,需重新緊固或更換螺栓;若聯軸器彈性墊老化、變形,需更換彈性墊,確保聯軸器同軸度偏差≤0.1mm,避免偏心傳動導致振動。

三、刮泥系統故障:污泥收集效率下降
常見現象
-刮泥臂旋轉正常,但沉淀池底部污泥殘留過多
-刮泥板變形、脫落,或與池底間隙過大
診斷與處理
1.刮泥板問題:停機后下池檢查刮泥板,若刮泥板變形,需用千斤頂矯正或更換新刮泥板;若刮泥板脫落,需重新焊接固定,確保刮泥板與池底間隙控制在5-10mm(根據污泥性質調整),避免間隙過大導致刮泥不全。
2.污泥堵塞:若刮泥臂下方積泥過多,導致負載增大,需先停止周邊傳動刮泥機,用高壓水槍沖洗刮泥臂及池底污泥,待污泥松動后重啟設備;若排泥管堵塞,需拆卸排泥管法蘭,清理管內污泥或雜物,恢復排泥通暢。
四、行走機構故障:周邊運行卡阻
常見現象
-周邊傳動刮泥機沿池邊軌道行走時卡頓,甚至出現“跑偏”
-行走輪磨損嚴重,軌道上出現明顯劃痕或雜物
診斷與處理
1.行走輪與軌道故障:檢查行走輪,若輪緣磨損、軸承損壞,需更換行走輪組件;若軌道上有泥沙、石塊等雜物,需清理軌道;若軌道變形導致卡阻,需用校直工具矯正軌道,確保軌道平整度偏差≤3mm/10m。
2.驅動輪同步性問題:若兩側驅動輪轉速不一致導致跑偏,需調整兩側驅動電機的變頻參數,使轉速同步;若驅動輪與軌道接觸不良,需檢查驅動輪氣壓(充氣式行走輪)或調整輪軸高度,確保驅動輪緊密貼合軌道。
所有故障處理后,需空載試運行10-15分鐘,觀察設備運轉是否平穩,刮泥、排泥效果是否正常,確認無異常后再投入正式運行。